申論素材:17個萬能開頭,作文提分妥妥的
申論的提升需要不斷積累,除了做題之外,各位考生還可以通過積累一些金句為自己的文章寫作增添色彩。今天公考通(www.ldmfl.com)就和大家分享17個萬能開頭,作文提分妥妥的。
家國情懷
1. 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吾不敢妄自菲薄,亦恐才華自負,忘了初衷。華夏,從歷史中走來,在朝代更替中發(fā)展。泱泱華夏,鑄就了一代又一代優(yōu)秀的華夏兒女。當代青年更應發(fā)揚精神,更筑中國輝煌,書寫中國歷史的新篇章。
2. 盛世將頹,臨淵而側的歲月里,曾有人身先士卒,扶大廈于將傾,詮釋了真正的憂國憂民。而今雖然五風十雨,國泰民安,但我輩也當謹記“少小雖非投筆吏,論功還欲請長纓”的殷殷之情,銘記“雖千萬人吾往矣”的熱血豪情,與國執(zhí)手,與國攜長,用熱淚與汗滴鑄就新的輝煌的中國。
3. 自中華兒女踏上腳下的土地,祖國便恒久予以哺育、滋養(yǎng)。縱覽九州四海,祖國錦繡山河,開拓視野、壯人心胸;漫溯千年春秋,華夏文明源遠流長、蘊藉廣博,豐富精神、育人奮進。拳拳愛國情,發(fā)乎本心,燃熾于胸,成為聯(lián)系你我與家、與國的強力紐帶。這股深摯眷戀、慷慨豪情,也深深鐫刻進中華民族的骨血,成為筑建華夏文明的根基。
傳統(tǒng)文化
1. 中華文化浩浩湯湯,先是醉心于蜀繡、《千里江山圖》裊裊泛崇光,沉湎于頤和園、故宮,匠心獨運,此去經(jīng)年,種種文化經(jīng)烈火崢嶸熔鑄,“故宮口紅”爆紅于網(wǎng)絡,博物館文創(chuàng)《粵光寶盒》蛋糕熱銷……中華文化深蘊博遠,又如地下的泉水,汩汩涌動,生生不息。
2. 俯仰中華上下五千年,筆墨紙硯、唐詩宋詞、京劇昆曲……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傳,為華夏兒女留下了燦如星河的寶貴文化財富。柴靜說:“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,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。往哪里去?!痹诳萍寂畈l(fā)展、時局風云激蕩的當今時代,如何讓文化更好地延續(xù),讓文化在新時代煥發(fā)生機,以合適的方式融入現(xiàn)代生活,這是每一個人需要回答的問題。我認為最好的傳承方式應是巧借創(chuàng)新活水,為文化賦能,才能為文化拂去歷史塵埃,重新“活”起來。
3. 中華文明是柔軟的,是堅硬的。它是日月星辰,揮灑光芒而不與螢火爭輝。它亦是堅實鐵胚,經(jīng)得起烈火灼燒,千錘百煉,誓死不屈的龍脊柱。中華文明的韌性成就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,延續(xù)至今。中華文明的韌性支撐著這座華夏大廈屹立不倒,在未來強盛之路上破浪前行。
抗擊疫情
1.“時代的一?;?,落在個人頭上,就是一座山。”再黑暗的夜晚,也會有璀璨的星河。越是在這樣特殊的時刻,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輝。而這光輝的締造者,正是那些平凡的人民英雄。
2. 城市沉重地呼吸著,戴著藍色的口罩像抓住最后的希望。疫情像是一張灰色的巨網(wǎng),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,人們無處可逃。醫(yī)院里是看不見的病毒,無力的病人,這是2020年的序幕。
3. 中國,是一個在萬千磨難中成長的千年古國,而正是因為有無數(shù)有識之士的奮斗,中國才能在泱泱歷史長河中不懼風浪,才能站穩(wěn)腳跟。如魯迅所說,“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”。酌古御今,那些“埋頭苦干”的人,那些“拼命硬干”的人,他們都是英雄,他們都成為了自己那個時代中最明亮的那座巍巍燈塔。
4. 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在這本應熱鬧非凡的春節(jié)里,人間迎來了兇猛的“年獸”——新型肺炎。無數(shù)逆行“勇士”紛紛涌現(xiàn)抵抗疫情,用實際行動來彰顯盡責、奉獻、有擔當?shù)娘L范,護人間春暖花開。
時代發(fā)展
1. 時鐘的滴滴答答,是變化;行人的停停走走,是變化;河流的潮漲潮落,也是變化。變化無時不有,變化無處不在。時代在飛速發(fā)展,社會在不斷進步,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。因此,我們唯有駕馭好變化之槳,才能控制好發(fā)展之舟,達到理想的彼岸。
2.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,我們身旁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發(fā)生著變化。變化不可避免、不可躲藏,若被變化的浪潮裹挾,茫然而無所適從、必會落后。反之,踏變化之浪花,抓住時代拐點的機遇,定能與發(fā)展同輝、與時代俱興。
3. 蘇子有言:“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”,變化在于瞬息之間,很多人被這瞬息洪流,或裹挾前進,或淹沒其中。因而在這個時代,想成為弄潮好手,需在變化中抓住時機勇于創(chuàng)新,完善自我。
4. 時代是流動的,是變幻的。談到時代,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將它與發(fā)展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無論是個人的發(fā)展,還是民族的發(fā)展、國家的發(fā)展,都需要著眼于新的時代定位,立足于新的時代背景,通過新的實踐開拓一片新天地。
科技創(chuàng)新
1. 借助現(xiàn)代科技的力量,人類首次用望遠鏡成功求索了追尋百年的黑洞真容。日新月異的時代,如何正確處理人類發(fā)展與現(xiàn)代科技之間的關系顯得愈發(fā)重要。而這正如荀子在《勸學篇》中所言的:“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于物也?!苯柚湃舜┰角甑闹腔蹃韺Υ茖W技術,以我拙見,那便是善假于現(xiàn)代之科技,為我們,也為子孫后代們造福。
2. 歲月不居,時節(jié)如流。漫步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浩瀚星河中,我們欣喜于“玉兔看月背,蛟龍入深海,北斗望天穹”的科技壯舉;振奮于“華龍一號”的力攬乾坤與“天眼”那雙探求寰宇的“重明”;自豪于科技創(chuàng)新帶動絲路綿長,亙古的駝鈴攜高鐵與飛馳的5G一同在互利共贏的樂譜中回響。
3. 愿乘一葉扁舟,飄蕩于華夏文明之河上,在之前近百年的河畔,目光所至之處,盡是一片蕭索與荒蕪。歷經(jīng)了那段風起云涌的時代,祖國終于在滾滾浪沙中砥礪奮進,漸漸地開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嶄露頭角,并逐漸在亂云飛渡的時代浪潮中踏浪前行。科技是一種顛覆性的力量,對于國家而言,科技是我國實現(xiàn)偉大復興的軸心,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點。